大暑习俗由来
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,通常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,太阳到达黄经120°时即为大暑节气。大暑表示炎热至极,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,此时喜温作物生长速度最快,但也是旱、涝、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的时段。
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:“一候腐草为萤;二候土润溽暑;三候大雨时行。”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,大暑时卵化而出,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;第二候天气开始变得闷热,土地潮湿;第三候时常有大雷雨出现,使暑湿减弱,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。
大暑的传统风俗活动及举例说明
1.送“大暑船”:这是浙江台州沿海地区的民间传统习俗。大暑船完全按照旧时的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后建造,船内载有各种祭品。活动开始后,渔民们会轮流抬着“大暑船”在街道上行进,鼓号喧天,鞭炮齐鸣,街道两旁站满祈福的人群。最终,“大暑船”被运送至码头,在一系列祈福仪式后,被渔船拉出渔港点燃,随水而去,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、生活平安健康。此习俗展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2.斗蟋蟀:大暑时节,中国有些地区的人们有斗蟋蟀的习俗,茶余饭后以斗蟋蟀为乐。
3.吃荔枝: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、羊肉和米糟的习俗,叫做“过大暑”。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,富有营养价值,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。
4.喝伏茶:顾名思义就是三伏天饮的茶,是由金银花、夏枯草、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。有清凉祛暑的作用。古时候,很多地区都有三伏天饮伏茶的习俗。
5.晒伏姜:大暑三伏天时,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榨汁,与红糖搅拌在一起,装到容器中蒙上纱布,于太阳下晾晒。充分融合后食用,有助于治疗老寒胃和其他疾病。此习俗体现了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对自然馈赠的巧妙利用。
1.送“大暑船”:这是浙江台州沿海地区的民间传统习俗。大暑船完全按照旧时的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后建造,船内载有各种祭品。活动开始后,渔民们会轮流抬着“大暑船”在街道上行进,鼓号喧天,鞭炮齐鸣,街道两旁站满祈福的人群。最终,“大暑船”被运送至码头,在一系列祈福仪式后,被渔船拉出渔港点燃,随水而去,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、生活平安健康。此习俗展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2.斗蟋蟀:大暑时节,中国有些地区的人们有斗蟋蟀的习俗,茶余饭后以斗蟋蟀为乐。
3.吃荔枝: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、羊肉和米糟的习俗,叫做“过大暑”。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,富有营养价值,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。
4.喝伏茶:顾名思义就是三伏天饮的茶,是由金银花、夏枯草、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。有清凉祛暑的作用。古时候,很多地区都有三伏天饮伏茶的习俗。
5.晒伏姜:大暑三伏天时,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榨汁,与红糖搅拌在一起,装到容器中蒙上纱布,于太阳下晾晒。充分融合后食用,有助于治疗老寒胃和其他疾病。此习俗体现了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对自然馈赠的巧妙利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