韶关春节风俗丰富多彩,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。以下是对韶关春节风俗的介绍:
春节前的准备工作
- 小年活动:“小年”即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早上,韶关人会进行“谢灶”,备上祭品相送灶君上天;当天全家还会动手“大扫除”,进行环境卫生的清洁工作。
- 筹备年货:从小年开始,人们便着手准备各种过年的物品,包括购买春联、年画、新衣、糖果、水果等。
除夕的团圆与祭祀
- 团年饭:除夕之夜,家家户老少团聚一堂共进晚餐,叫“团年饭”。鸡肉、扣肉、红肉等是必备的菜肴,寓意吃了红肉,家境兴旺,老少安康;鸡肉则象征飞黄腾达、升官发财。每道菜都讲究吃一些剩一些,名曰“压盘”,取其“年年有余”之意。鸡的分食也有严格规定,如鸡头让给父母吃,表示他们是“一家之头”;鸡翅膀让给儿子吃,意味着儿子能飞黄腾达、升官发财。
- 守岁:吃完团年饭后,一家人都会集中在厅堂进行“守岁”,最长者在守岁中给儿孙发红包。人们认为守岁愈深夜愈长命,要守到凌晨。
- 张贴挥春、春联:除夕下午,人们会张贴挥春、春联,增添节日氛围。
初一的斋戒与禁忌
- 吃斋:一家之主在这天是不出门的,还要吃“斋”,表示洁身和++,以迎接“财神”的到来。女当家则亲手制作年糕,年糕有九层糕、糖糕咸、甜两种,规定人人都要吃,意味着吃了九层糕就能长长久久、步步高升,吃了糖糕就能甜蜜地过上美好日子。
- 忌口习俗:韶关客家人正月初一不杀生,不吃荤,只吃素食,这是对传统习俗的一种尊重和传承。同时,还有诸多忌口事项,如忌打破杯盘器物,若不慎失手打破,要说“打发打发”等吉利话;忌说不吉利的话,要多说赞美、鼓励、吉祥的话语等。
初二的开牙与拜年
- 开牙日:“开牙”,亦称“开”,是年初二的中午饭餐。这一天中午饭和除夕菜肴一样好,寓意一年都丰衣足食。而且,这一天也是一年里吃得最好的,过去贫困人家也会倾其所有来准备这顿好饭菜。
- 拜年:年初二是出嫁女儿回娘家的日子,新居落成或商铺开张也有选初二这一天。初三以后,百无禁忌,家人可任意出门去探亲访友,并且欢迎亲友上门来相互拜年。
其他特色习俗与活动
- 舞龙舞狮:南雄市百顺镇白竹片村的香火龙已有300多年的历史,每年春节刚过,村里的年轻人就会在老匠人的带领下,扎制火龙。此外,韶关仁化县新田村的梅花龙也颇具特色,小巧精致,形状俊美细致,并配有鲤鱼相伴,寓意吉祥。除了传统的舞龙表演外,乐昌三溪的青蛙狮也是韶关春节期间的一大亮点。这种由三人敲锣、击鼓、打钹伴奏,另三人分别扮演狮、佛、猴的舞蹈形式,动作风趣幽默,深受人们喜爱。
- 闹春牛:韶关仁化北边三镇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都会举行闹春牛的民俗活动。闹春牛一般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组织、主持,在春节期间拜年贺春。闹春牛队伍约由十五人组成,表演时围绕农家场地犁田打转,边犁田边打鞭炮,一圈后春牛卧地休息,乐队奏乐,演唱春牛歌。这一习俗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祈求来年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。
- 烧烟火:烧烟火起初是头年添丁农家元宵佳节闹新丁时的一个吉庆花色。后来逐渐流行开来。它将象征神明和魔鬼的小纸人放在圆盘上,通过火药燃烧产生的动力驱动圆盘旋转,表现大神驱鬼消灾、吉祥安康的意蕴。
正文
韶关春节风俗(韶关春节习俗)
此篇文章发布距今已超过13天,您需要注意文章的内容或图片是否可用!